2025年5月15日,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系成功举办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会。本次答辩涵盖地理科学(师范)、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三大专业,7个班级235名毕业生通过系统性学术汇报与深度答辩,为四年本科学习交出高质量答卷。自2024年5月启动毕业论文工作以来,地理系严格践行“全过程质量管理”理念,构建“开题论证-中期检查-专家预审-双盲评审-预答辩-正式答辩”六阶质量保障体系。通过开题答辩严格筛选研究选题,组织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预审指导;实施“院内-校外”双盲评审机制,邀请学科专家参与匿名评审;在正式答辩前开展预答辩,运用模拟答辩、师生互评、小组研讨等形式持续提升论文完成度,确保学术成果经得起检验。
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地理科学(师范)专业采用“双轨制”答辩模式,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与学术研究的双重属性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化设置教学研究组(4组)与学术研究组(7组),前者重点考评地理教学理论创新、课程开发能力与教育技术应用水平,后者着重关注地理学前沿理论突破、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。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分别组建学科交叉评审组,构建起“专业细分+方向聚焦”的多维评审矩阵,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精准化评估。

答辩现场亮点纷呈,毕业生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缜密的逻辑思维,系统呈现四年学术积淀。经过多轮评审锤炼的毕业论文,选题涵盖地理教学、生态保护、城乡规划、遥感分析、区域发展等多个领域,既立足学科前沿,又紧扣社会需求。展示环节中,创新性的数据可视化呈现、严谨的数学模型构建、生动的案例实证分析,充分彰显地理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。由60余位教师组成的13个答辩委员会,通过精准质询与建设性指导,在高度肯定研究创新价值的同时,针对论文深度拓展提出专业化建议,构建起师生互促共进的学术对话机制。

本次答辩既是对学院“价值引领-能力建构-创新培育”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集中检验,更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完善“全链条质量监控体系”,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:纵向贯通“课程实训-科研项目-毕业设计”培养路径,横向拓展“高校-中学-科研院所”协同平台,着力培养兼具教育情怀、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地理人才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地学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