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18日,地理科学学院国土资源系成功举办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会。本次答辩涵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(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),2021级土地资源管理班28名毕业生通过系统性学术汇报与深度答辩,为四年本科学习交出高质量答卷。
自2024年5月启动毕业论文工作以来,国土资源系严格践行“全过程质量管理”理念,构建“开题论证-中期检查-专家预审-双盲评审-预答辩-正式答辩”六阶质量保障体系。通过开题答辩严格筛选研究选题,组织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预审指导;实施“院内-校外”双盲评审机制,邀请学科专家参与匿名评审;在正式答辩前开展预答辩,运用模拟答辩、师生互评、小组研讨等形式持续提升论文完成度,确保学术成果经得起检验。
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采用“分组答辩”模式,充分体现学科特色与实践导向。根据研究方向差异化设置A、B两组答辩委员会,每组14名学生,由5-7人专家组成评审团队。答辩流程包括学生陈述(10分钟)、评委提问与答辩(10分钟)、现场评分与评议,评分标准涵盖论文质量(40%)、学术创新(30%)、答辩表现(20%)和格式规范(10%)。
答辩现场亮点纷呈,毕业生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缜密的逻辑思维,系统呈现四年学术积淀。经过多轮评审锤炼的毕业论文,选题涵盖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(土地适宜性评价、土地质量评价、土地经济评价)、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(国土空间规划、土地用途管制)、土地政策与法规(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权、使用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等制度、土地管理如耕地保护政策、土地征收补偿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研究以及《土地管理法》《城乡规划法》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》等法律法规研究)、土地经济与市场(土地市场分析、土地资产管理与评估、土地财政与税收)、生态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(生态红线划定、土地生态修复)、土地整治与复垦(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、矿山生态修复)、不动产登记与地籍管理(不动产统一登记、地籍测绘与管理)等多个领域,既立足学科前沿,又紧扣社会需求。展示环节中,创新性的数据可视化呈现、严谨的数学模型构建、生动的案例实证分析,充分彰显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。答辩专家通过精准质询与建设性指导,在高度肯定研究创新价值的同时,针对论文深度拓展提出专业化建议,构建起师生互促共进的学术对话机制。


本次答辩既是对学院“价值引领-能力建构-创新培育”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集中检验,更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完善“全链条质量监控体系”,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:纵向贯通“课程实训-科研项目-毕业设计”培养路径,横向拓展“高校-政府-科研院所-企业”协同平台,着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、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,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专业支撑。